警惕2大春季高发病
春之来临,万物生长,各类病毒和细菌也到了生存的黄金时期,宝宝要面临多重考验,在这个所有生物都肆意生长的时候,宝宝一定要提防折两种春季高发病。
而家长既要帮宝宝躲过念珠菌的侵袭, 患上“鹅口疮”;又要时刻提防,别让宝宝被可怕的传染病“手足口病”盯上。
一、两种高发病
1 、鹅口疮
当你突然发现,宝宝嘴里有奶块儿状的白色斑膜,用棉签不易擦掉,同时宝宝还出现烦躁、哭闹、拒食等现象时,可要当心了,宝宝很可能是患上了鹅口疮!
这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,好发于宝宝的口唇、软腭、舌上、脸颊内的黏膜处,如果将其表面“白屑”擦除后,可以看到局部有腐烂的创面。
2、手足口病
说起手足口病,相信很多宝爸宝妈们都会“闻风丧胆”,毕竟它严重起来可是会致命的。
手足口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,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,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 6型,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 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。此病发病前孩子有接触史,潜伏期一般 2~7 天。
主要症状为:宝宝的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黏膜出现红疹及小疱样损害,可伴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等症状。
绝大多数预后良好,病程 5~7 天。但是如果早期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,可能就会转化为细菌感染,甚至发展成脑膜炎,影响宝宝生命健康。
重症的表现:
①孩子持续高烧不退、精神状态差;
②孩子面色灰暗、昏昏欲睡,甚至还会抽搐、惊厥;
③孩子呼吸困难、呼哧呼哧地倒气、喘气;
④还有一些孩子会异常兴奋或安静。
二、为啥他们会缠上宝宝?
1 、引发鹅口疮的原因:
①奶瓶、奶嘴或者妈妈的乳头不够清洁。
②日常生活过于干净,特别是家庭使用消毒剂、滥用抗生素,会影响肠道正常菌群,引发“顽固”鹅口疮。
③宝妈阴道有霉菌感染,宝宝出生时接触到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。
④接触了感染白色念珠菌的衣物、食物和玩具等。
2、婴幼儿为何会得手足口病?
①手足口病传染性高、传播途径多样,包括:粪便、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(如打喷嚏的飞沫)及被污染的毛巾、玩具等。
②爱“吃手、吃玩具”,肠道病毒因此入侵。
③误食含有手足口病病毒的食物或者水。
④宝宝的衣服放在放在不干净的地方,出现病毒感染,引起了手足口病。
三、怎样把它们扼杀在摇篮?
1 、鹅口疮
①注意宝宝口腔卫生,及时彻底地清洁乳具、玩具和宝宝双手。
② 宝宝和妈妈交叉感染。
③不要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。
2、手足口病
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,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: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开水、勤通风、晒太阳。
接种针对性的疫苗是经济、有效的预防手段。
1.接种类型:肠道病毒EV7 型疫苗。
2.接种对象:6个月-5岁的孩子,暂时不推荐EV7 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,建议接种间隔2周以上。
3.需要说明的是:手足口疫苗只是预防由EV7 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的发生。很有可能接种了疫苗以后,还会因为其他病毒的侵袭而感染手足口病。
为了让宝宝少受罪,尽可能地避开“鹅口疮”和“手足口病”,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