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髋关节脱位
又名:发育性髋关节脱位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
又名:发育性髋关节脱位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
由于宝宝股骨头和髋臼发育异常所致,多见于臀位产的新生儿和女宝宝,患儿常有两侧腿纹、臀纹不对称、双下肢不等长、跛行等症状,在婴幼儿期往往不会疼痛,到了青少年或成年时,可出现关节炎,导致疼痛,成年后可出现腰痛和髋关节退行性病变,因此需尽早治疗。
邓京城
特级专家
主任医师
郭文彦
主治医师
髋臼发育不良
又称髋关节不稳定,有的随生长发育而逐渐稳定,早期常无症状,少数患儿长期存在髋臼发育不良,年长后出现症状,需手术治疗。
髋关节半脱位
股骨头和髋臼发育较差,股骨头向外上侧移位,但未完全脱离髋臼,并非髋关节脱位的过渡阶段,可长期存在。
髋关节脱位
指髋关节全脱位,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,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,向外上方移位,根据股骨头脱位的高低又分为3度,与本病的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有直接关系。
•Ⅰ度:股骨头向外脱位,但位于髋臼同一水平。
•Ⅱ度: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,相当于髋臼外上缘部位。
•Ⅲ度:股骨头向外上方完全脱位,位于髂骨翼部位。
患儿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,较少见,均为双侧髋脱位,双膝关节处于伸直位,僵硬不能屈曲,双脚平足外旋,可合并手指缺失等其他畸形,治疗困难。
邓京城
特级专家
主任医师
郭文彦
主治医师
遗传因素
约20%的病例有家族史,说明本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,有严重髋臼发育异常的父母及亲属,其子女较容易出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内分泌因素
本病的特点是女孩发病明显居多,提示本病可能与性连锁遗传与内分泌因素有关,与女婴的雌酮分泌水平明显高于男婴有关,雌酮及其代谢产物有很强的关节韧带松弛作用,分娩时母体分泌大量雌性激素,使胎儿髋关机处于松弛,如果此时受较大外力作用,就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。
分娩相关因素
• 臀位产的宝宝,髋关节会受到更大的压力,更容易出现髋关节不稳定,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。
•母亲的分娩方式、分娩次数、生活习惯和环境状况等也可能有本病有关。
机械作用
婴幼儿绑腿等强迫髋关节伸直的育儿方法,容易引起髋关节发育不良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症状与患儿年龄和具体的脱位情况有关,患儿常有双侧臀纹、腿纹不对称,双下肢体不等长,跛行等症状。
邓京城
特级专家
主任医师
郭文彦
主治医师
•两侧臀纹或腿纹不对称:患侧腿的皮纹位置更高,积聚的皮纹更多。
•跛行:会走路的宝宝,可出现跛行或长短腿。
•双下肢不等长:患侧腿看起来更短,呈轻度外旋。
•髋关节外展受限:患侧髋关节不能充分外展,换尿布时患侧腿不能充分打开。
•髋关节弹响声:双腿打开、闭合时可听到髋关节“咯噔”一声闷响,但出现弹响声不一定是本病,宝宝在一些特定姿势也可能引起关节弹响声。
•脊柱弯曲:腰椎前突,臀部后突,宝宝站立位,家长从侧面看可见“L”型脊柱弯曲。
•“鸭步”走姿:行走步态摇摆如鸭步,走路像小鸭子一样摇摆。
•双下肢可等长,双膝关节伸直位僵硬,不能屈曲,双手、双足极度外旋。
邓京城
特级专家
主任医师
郭文彦
主治医师
0~6个月患儿
此阶段是治疗黄金期,主要治疗是用支具或挽具来维持髋关节的屈曲外展,3~4周仍不能复位者应放弃本方法,考虑其他治疗。
6~18个月患儿
多数可在全麻下行手法复位,然后用石膏固定,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考虑手术复位。
•脊柱弯曲:腰椎前突,臀部后突,宝宝站立位,家长从侧面看可见“L”型脊柱弯曲。
•“鸭步”走姿:行走步态摇摆如鸭步,走路像小鸭子一样摇摆。
•双下肢可等长,双膝关节伸直位僵硬,不能屈曲,双手、双足极度外旋。
邓京城
特级专家
主任医师
郭文彦
主治医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