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脸蛋红#口臭#打嗝#放屁臭......助消化的药不管用,推拿手法有效缓解!
浏览: | 更新:2025-02-24 | 来源:东区儿童医院 | 作者:东区儿童医院
寒假过后
快来看看你家娃有没有同款舌苔?
北京东区儿童医院中医理疗门诊主任 赵利梅建议节后调养,重在脾胃。本视频特邀内科与中医专家联手,为您揭秘小儿肠胃功能紊乱的调理方法。从西医角度分析病因,到中医推拿手法演示,手把手教您轻松应对孩子积食、口臭、腹胀等问题。
快来点击视频,解锁孩子肠胃健康新技能!
这个寒假再加上过年,宝贝的脾胃是否经历了这些...◆ 餐桌上的美食诱惑很难拒绝,每天吃得撑撑的
◆ 晚睡晚起,作息、吃饭不规律
◆ 各种零食随便吃......
这些行为都在悄悄的伤害孩子脆弱的脾胃,脾胃失调的孩子容易生病...
医生建议:节后,请家长重视调理孩子的脾胃
1、补脾经脾
主运化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,都有赖于脾胃的运化脾能够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,提取、吸收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。故脾为“后天之本”,“气血生化之源”
不适表现:大便不畅,便秘,腹泻,食欲不好,脾气大、脾气急,精神状态不好、不爱动弹
操作要点:家长一手托住孩子的手,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揉孩子拇指的螺纹面,记住一定要顺时针揉。
在人体经络当中胃经是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胃不和则寝不安
胃功能一旦失调,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。
不适表现:消化不良、胃胀
操作要点:家长用一手捏住孩子拇指指尖,让孩子拇指立起来。家长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推孩子拇指第二节,单向推,从指横纹推到指根。
3、揉内八卦
以掌心为圆心,画一个圆圈分为八个方位,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和功能通过刺激这些区域,调节孩子的脏腑功能
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。
不适表现:打嗝、咳嗽、胸闷、烦躁易怒
操作要点:家长一手托住孩子的手,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在孩子手心顺时针画圈按摩。快速找找穴位:将手心到中指指根分3份,取手心到指根的三分之二为半径,以手心为圆心画圆。
调节大肠功能,促进排便
清热解毒,改善消化系统问题。
不适表现:便秘、腹胀
操作要点:家长左手握住孩子左手,用右手食指指腹单向推,从孩子合谷穴推到食指指尖。记住是单向推,不能来回推。快速找穴位:手指并拢的时候,最高的突起处,就是合谷穴的位置噢。
5、掐四横纹
推四横纹,可以调中行气,消胀散结,清脏腑之热,散瘀结,通调上下三焦之气。
不适表现:积食(常见表现包括口臭、舌苔白厚、胃口不好、腹胀等)
操作要点:家长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(可掐一次揉三次),称掐揉四横纹。
快速找穴位:四横纹穴位于掌面食、中、无名、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。
点击查看单次推拿套餐
推拿力度和推拿时间应该如何把握呢?
力度:动作轻快、柔和,在开始推拿前建议家长先抹一些润肤油,增加皮肤接触的润滑感,让孩子感受更舒适。每次选择孩子一只手做推拿即可。
时间:孩子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推拿。
频次:2次/天,50-100下/次。补脾经建议200下/次。
北京东区儿童医院中医理疗门诊主任赵利梅提醒,幼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完善,一旦饮食过量,或经常喜食高热量食物,容易导致脾胃运动功能降低,食物在胃肠积滞,时间久了容易化热,从而引起积食发烧。而胃口差、口臭、磨牙、便秘、手脚心发热,往往是积食发烧的前期症状,家长需引起重视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不要让孩子处于过饥或过饱的状态,在选择食物时,要注意营养,均衡搭配饮食,现在很多孩子存在爱吃肉类、大米、白面、油炸等高热量食物,不爱吃谷物粗粮、蔬菜瓜果类食物的不良习惯,家长一旦发现要及时纠正。此外,容易反复积食的宝宝,还应帮助他强健脾胃,建议家长多给宝宝吃一些萝卜汤、山药粥、山楂水等食物,这些食物不仅可以促进消化,且具有强健脾胃的功能。另外,胃口好的宝宝,建议家里常备大山楂丸。
赵利梅医生表示,中医讲究望闻问切,推拿讲究“辨证施治”,即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方案,有时还会配合艾灸、刮痧等其它中医手法来综合调理。比如同样是消化不良,也分为脾胃虚弱症、饮食积滞症、肝胃不和症、湿浊痞阻症等,推拿手法都是不一样的。如果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推拿后孩子不适、没有好转或继续加重的话,建议及时就医。